顾晓贤•论文 2

如何用专业的眼光来鉴赏苏绣

【内容提要】随着现在人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精神生活的需求也越来越丰富,艺术品的消费也越来越走进大众中来,苏绣现在也是愈发受到青睐。现代家庭装饰很多人都会选用苏绣工艺品来装饰,大部分人家是根据个人喜欢的图案来选择苏绣,也有一部分是因为苏绣的精湛技艺,为之深深吸引而收藏苏绣的。苏绣的品类繁多,工艺复杂,那我们如何从纷繁复杂、玲琅满目的苏绣当中去挑选出具有保存或收藏意义的苏绣精品呢?那我们就要从苏绣的绣制过程当中去慢慢地讲解。
 关键字苏绣   鉴赏   色彩
 苏绣就像是一幅画一样,首先要看他的整体感。这幅作品有没有因为要减少工时而刻意的减少了绣制面积,使得图案的比例和图案的布局不协调。众所周知,苏绣基本是复制一些古画,油画、当代画或者风景照片等图案的工艺。因为目前刺绣工作人员很少有原创的创作能力。所以基本尊重原稿为主。只是运用苏绣的各种针法、色彩去把原作的效果最好的表现出来,我们称之为再创作。
 其次,就要看作品绣制的粗细,我在这里跟大家要强调一下,所有刺绣作品并不是越细越好看越细咱们绣娘付出的时间代价越大,价格是越高,但是他的效果未必是最好的。在作品中通常是有远近、主次、虚实等的区分,要想在这方面很好的通过苏绣的工艺表现出来,就要通过刺绣时丝线的粗细,稀密度、色彩的区分来表现主次。比如一幅40*60的满绣作品我们在刻画主要部位时它的形体质感就会比较强,那我们就要用四丝-六丝的丝线先去打底,当然这跟作品的大小有很大关系的,作品尺寸小就需要细一点,然后用两丝一丝去给作品施加更多的色彩,用色彩刻画出更多的细节,也起到一个细化的作用,这里的粗细需要适中,不能盲目追求质感而选用太粗的线。而且,作为精品刺绣,也不是单一层数就可以绣的到位的,需要由粗到细的多层加工,才能既把作品的质感表现到位,又使作品精细美观。
 第三,色彩。一般主要部位的色彩也会比次要部位多且颜色更加鲜明,来突出主次。它不仅自身的固有色色彩丰富鲜明,也会有受周边环境影响产生的环境色等,这幅作品算不算精品也要看这些颜色用在一起他们是不是相互融合,可能色彩运用的很多,但他们之间如果不容恰,那这幅作品的用色方面还是欠缺的。刺绣的用色不像绘画,两个不同色系的颜色只要碰到一起它就会自己产生中间色,由两个颜色融合的深度不同,产生不同的色系,刺绣的时候要把两个跨度比较大的色系绣在一起,它必须要选用一种或多种的中间色系去承接。所以容色也是一道非常复杂的工艺,在我们细看之下,可以从刺绣的作品的色块中不难看出各种色系相互交叉的感觉。色彩的安排一般由近及远的布局是越来越淡雅,明暗对比越来越弱,但色系的运用也不会只用单色系去表达,单色系的色彩表达无法体现作品的韵味。
 第四,我们还要看作品的针距,也就是上针和下针之间的距离,我们也不能单一的认为针距越短越好,因为针距越短越会凸显出线条的粗糙,使作品光泽感变差,而且还增加制作时间成本。针距是应该根据当下绣制的作品的型和色来决定的,型多变色块小我们只能在绣制的时候缩短针距,但在通常情况下针距在0.5-0.8厘米左右比较适中。针距太长会使绣制的作品缺少灵活性,更没法凸显细节。
 第五,现在有一种虚实结合的作品很受大众的欢迎,一方面图案现代感,比较适合现代家庭的现代风装饰,其二,虚与实的针法结合大大节约了绣制时间,使得成本大大降低,既可以满足消费者对苏绣的喜爱,又可以不必花费太多来买到精品级的苏绣。那这样的精品要比我们刚才所说的精品在价位上要占很大的优势。很多人要问了,苏绣难道不是越贵越好吗?其实这个答案是:是也不是!当然在选择虚实作品时,咱们首先要参考它的绣制面积,一幅很大的作品,有可能它的绣制面积只有很小的一块,或绣制的针数很少,这也是决定价位的关键。在鉴赏虚实绣作品时,我们要看用线的粗细是否有灵活转换,实的地方要密一点稍粗一点,虚的地方要细一点稀一点。主次远近分明,色彩运用合理,这样的作品既能体现出主体的质感也能凸显出作品的精细,价格虽没有满绣的高却也是幅精品。同样在绣实的地方它也应该在稍粗粗的线打底以后用细线施加,且多色系多层次的施加,这样才能把原作的味道表现到淋漓尽致。稀的部位也要恰当的施加多色系。
 所以我们们在鉴赏苏绣的时候千万不能单方面的用丝线的粗细去衡量该作品是不是精品,也不能只用价格去衡量而是要多角度,多方面的去鉴别。总结一下主要是五方面结合,一构图、二粗细、三色彩、四针距、五绣制面积,另外再结合一下作品的光泽。好的苏绣作品不仅绣制粗细、针法灵活多变、色彩丰富,而且丝光柔和并可以随着视角的转变而变换。
 苏绣是我们苏州的另一颗明珠,是我们苏州绣娘们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希望我们的苏绣可以向着更美好的方向发展,也希望有更多的伯乐可以慧眼识珠,使我们的苏绣发展的越来越好。苏绣不仅是我们苏州人的苏绣,也是世界的苏绣。
 作者:顾晓贤